考研真题笔记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gong2022 2024-04-26 09:52:28 0℃



答:文言是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经过文体加工的书面语。其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到先秦时期已经较为成熟,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就可能已有加工的成分。这类“加工”主要有两种:一是省略。古代书写工具笨拙,书写十分费劲,下笔省略,注重简洁,是必然的。二是美化。书面语要求写得整齐和优美。后来由于口语发展较快,这种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口语,这也使得文言历经千年仍能基本保持稳定。

音素[中央民族大学2021年研;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ān)”它可以划分出“k、a、n”三个音素。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一对应。

四呼[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研;华侨大学2016年研;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研;浙江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撮口呼[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四呼是以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型分的类。“四呼”这一名称首见于明末无名氏《韵法直图》,完备于清人潘耒《类音》,一直沿用至今。四呼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韵母不是i、u、ü和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韵母是i或以i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韵母是u或以u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韵母是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声调[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2012年研]
答:声调是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格式。声调是汉语语音上不同于世界其他大多数语言的特色之一,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重要作用,是音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例如“dǐ”(底)的音高,听起来先降到最低然后再升高上去,而“dí”(笛)的音高,听起来是上扬的,这种先降后升的音高变化形式和上扬的音高变化形式就是声调,而正是因为声调的不同将“底”和“笛”两个不同语素区分开来。

调值[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华侨大学2016年研;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的固定格式,即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调值有两个语音特点:一是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高低;二是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跳跃。描写调值一般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声调。

五度制标调法[南开大学2018年研;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研]
答:五度制标调法又称五度标记法,是由赵元任先生创制的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走势的一种方法。画一条竖线为坐标,分作四格五度,表示声调的相对音高,并在竖线的左侧画一条反映音高变化的走势的短线或一点,表示音高升降变化的格式。根据音高变化的走势,或平或升或降或弯曲,制成五度标调符号。汉语普通话的阴平为55调,高而平;阳平为35调,高中升;上声为214,降声调;去声为51调,全降调。

调类[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
答:调类是声调的类别,是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即调类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根据能够区别意义的不同声调调值建立起来的声调类别。可见,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汉语方言的调类最少的是三个(河北滦县),最多的是十个(广西玉林);一般的是四至六个。声调的类别由调值决定,但是声调的名称并不是由调值决定的。第一、二、三、四声只是个顺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些名称则是根据中古时期“平、上、去、入”四声的名称沿用下来的。我们现在仍然使用这些名称,目的就是便于了解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合情况。

连读变调[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连续变调是指汉语里两个以上音节在连读的时候,由于受前后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普通话的连读变调主要有上声字的变调、轻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儿化的变调等。例如,两个上声连用时的变调情况,“领导”是两个上声连用的现象,前一个音素“领”受到后一个音的异化作用,由“214”变调为“35”。

音位[西北大学2018年研;河北大学2016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暨南大学2013年研;中南大学2011年研]
答: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三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一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三个词的读音是[mai]、[ma]、[man],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有前后差别的[a]、[a]、[a]。在汉语普通话中[a]、[a]、[a]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解,因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语调[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研]
答:语调是指说话或朗读时,句子中的停顿、声音的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语调在句子形式上的特点表现为抑扬顿挫,由于每个句子都有语调,因此可以根据这个特点从连贯的话语中划出句子之间的界限。语调由句调、句重音和停顿组成。句调是语调的主干,是全句的音高升降的变化,是语句音高运动的模式。句调分为升调、降调、平调和曲调四种。停顿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中间、后头出现的间歇。停顿的出现一方面是出于人的生理上或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停下来换换气或使结构层次分明;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并让听者有时间领会说话或朗读的内容。逻辑停顿是停顿的一种类型,即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某一观点,表达某种感情,而在句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做适当的停顿。重音是指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又称语句重音。重音可按产生的原因分为两种,即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指按照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重读的音;逻辑重音指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音。

鼻韵音[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鼻韵音,又称鼻音尾韵母,是指带有鼻辅音的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鼻音尾韵母的发音要点有二:①元音同后面的鼻辅音不是生硬地拼合在一起,而是由元音的发音状态向鼻辅音过渡,鼻音色彩逐渐增加,最后,发音部位闭塞,形成鼻辅音;②鼻辅音韵尾发音时,除阻阶段不发音,即发“唯闭音”。鼻韵母的发音不是以鼻辅音为主,而是以元音为主,元音清晰响亮,鼻辅音重在做出发音状态,发音不太明显。普通话鼻音尾韵母可以分作带舌尖鼻音“n”的(称为“前鼻尾韵母”)和带舌面后鼻音“ng”的(称为“后鼻尾韵母”)两类。

相对音高[南昌大学2018年研]
答: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可以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两类。其中相对音高是绝对音高的对称。声调是指相对音高。一个成年人读“去”(qù)是从他的最高音降到最低音的,一个小孩读“去”(qù)也是从他的最高音降到最低音的,小孩的最低音可能比成年人的最高音还高,但这两个人说话时的音高走势都是由高音降为低音的,音高的变化格式和升降幅度相同。这种音高变化格式和升降幅度就是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总的来说,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格式和幅度。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跳跃。

入派四声[南开大学2018年研]
答:入派四声,即入声派进其他四个声调。古代的声调由平、上、去、入四声组成。入声,由于有塞音韵尾[-p][-t][-k],古入声字读音的特点是“入声短促急收”。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主要是从《中原音韵》时代起,古代的入声发展逐渐消失,塞音韵尾脱落,读音失去了短促的特点,作为一种声调也就在大多数北方方言区里消失了,于是分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近古四声中去了,这就是所谓入派四声。其主要规律是全浊归阳平,次浊归去声,清音归四声。

浊音[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浊音,又称带音,是指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语音学中,将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称为浊音,声带不振动的音称为清音。辅音有清有浊,而多数语言中的元音均为浊音,鼻音、边音、半元音也是浊音。世界上英、美、法、德、日、俄等国均有大量浊音,如[b]、[d]、[g]、[z]等。现代汉语中只有吴语、老湘语、部分闽北语(与吴语交界处)、极少数赣语(吴湘“浊音走廊”)保留完整的全浊声母。普通话以及大多数汉语方言没有浊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普通话中,浊辅音共有m、n、ng、1、r五个,其余辅音都是清音。

隶书[山东大学2016年研]
答:隶书有秦隶、汉隶两种。秦隶是产生于秦代的隶书,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汉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字形规整,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变[中央民族大学2021年研;南昌大学2018年研;南京大学2015年研]
答: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隶变是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彻底笔画化。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解散篆体,偏旁分化,偏旁混同,结构简省和圆转不断的线条变为方折的断笔等,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

偏旁[中国传媒大学2016、2012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中南大学2011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构成。偏旁由笔画构成,一个偏旁由一个或更多的笔画构成。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如“位、住、俭、停”中的“亻”,“国、固、圈、围”中的“口”,“偏、翩、篇、匾”中的“扁”,都是偏旁。

会意字[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会意字是指用会意方法造的字。会意是六书中的一种造字方法。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称为会意。会意字有异体会意字、同体会意字两类。例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从”,两人一前一后,有随从的意思;“森”,从三木,表示森林。

义项与义素[中国传媒大学2016、2014年研]
答:词义的最小单位是义素,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词义单位是义项。①义项是指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原是辞书中的术语,这里借用来表示相应的语义单位。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有的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一个词几个义项,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别的义项不适用,因此它们存在一种互补关系。义项可以分为基本义和转义,前者是基本的、常用的义项;后者是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②义素,又称语义成分、语义特征,是词的义位的构成因子。传统的词义研究,只分析到词的义位(相当于词典学中的一个义项)。义素是最小的不能独立使用的语义单位,它本身不能直接出现在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只有不同的义素组合起来,形成义位才能构成一个独立运用的意义。义位是指某个义项的词义,它由一组义素组成。义素的确立过程就是对一个词义进行分析的过程,义素的提取只注意那些在一组对比中有区别作用的意义要素。

语义场[西北大学2018年研;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语义场是指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例如,汉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它们共同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由于抽取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就会构成不同的义场,因此不同的义场会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义项分类[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研]
答:义项分类是指将词的意义按照常用性或产生的路径进行分类。义项是指一个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义项原是辞书中的术语,表示相应的语义单位。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有的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汉语词汇中,一个词的义项的分类大致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基本义。本义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引申义指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所形成的意义。基本义是词在现代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从词义的历史发展和词义联系上命名的,基本义是从词义在当前使用的情况确定的。本义和它发展出来的引申义、比喻义,都可以成为基本义。

双音化[南开大学2018年研]
答:双音化是指词汇的一种演变现象,代表着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汉语词汇在音节方面从古到今的一个显著发展趋

势是单音节词汇比重日趋下降,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节)词汇日渐上升,最终取得绝对的优势地位。例如:“谢”就可构成“谢忱、谢绝、谢礼、谢幕”;“辞”就可以构成“告辞、辞谢、辞别、辞退”等。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社会发展和语言本身的发展密不可分,二是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习惯爱好有密切关系。

“把”字句[山东大学2016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把”字句,是指在谓语中心词前用介词“把”或“将”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一种主谓句。这种句式又称为“处置式”,因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宾语做出了“处置”,使其位置或状态改变。基本的结构为:主语+“把”+宾语+动作。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即动词后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单独出现,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或动词的重叠式;表处置义的“把”字句中的“把”的宾语主要是动作的受事,也可是工具、处所;“把”的宾语在意念上一般是有定的、已知的人和事物;“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区别词[南开大学2018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区别词是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只能修饰名词作定语、不能作谓语的词,又称为非谓形容词。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例如,慢性、急性、欧式、初级等。区别词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

存现句[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武汉大学2012年研]
答:存现句是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在语义上,存现句表示何处存在、出现、消失了何人或何物,可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两类。在结构上,存现句一般有三段,即处所段+存现动词+人或物段;前段可同时出现时间词语,处所名词可省略;后段必须有具有施事性或不确定性的存现宾语。在语用上,存现句常常用来描写景物或者环境。例如,“台上坐着主席团”“昨天村里死了两头牛”。

复句[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研]
答: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句子。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语法上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句的分段的句子。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

对偶[山东大学2016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进行修辞的一种辞格。对偶的基本种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从形式上看,其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中国古代的骈体文、律诗应用对偶最多,对仗工整,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悦耳。这种对偶规定很严,不仅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实虚各自相对,而且平仄也要协调,这是严格的对偶。而现代诗文使用对偶,为了适应内容的需要,冲破了上面的一些限制,只要字数相等、结构大致相同、声韵基本协调即可。


转载:考研真题笔记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