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专家指导考研择校 考生都在奔赴“正向人生”

gong2022 2023-01-06 11:55:28 0℃



9月27日,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预报名结束,10月5日将开启正式报名。自2016年开始,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连续7年上涨,从177万人一路涨至2022年的457万人,今年报名人数预计会再创新高。

面临日趋激烈的考研竞争,如何在心仪院校与上岸成功率之间抉择?怎样看待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考研除了选择学校和专业,城市是否也应看重?9月28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邀请武汉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秀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华做客“市民有约”栏目,接听读者热线电话,现场解答广大考研学子的疑虑。

市民有约现场

逆向考研是伪命题,考生奔赴的都是“正向人生”

问:我是“双一流”高校的学生,目前很纠结是报考双一流高校还是双非院校?好像现在“逆向考研”挺火。

王华:“逆向考研”现象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必然出现的一种选择。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继续增加,此类现象可能会进一步扩展开来。其实对于考生而言,并没有所谓的“逆向考研”,大家竭力奔赴的,不过都是一个“正向人生”罢了。

俗话说的好,本科看学校、硕士选专业、博士挑导师。一流大学不代表所有学科和专业都是一流,一些综合排名不高的大学却在某一学科或专业上实力卓群。“逆向考研”是研究生教育走向多元化的标志之一。选考“双非”事实上给了研究生报考一个改变的机会,也给了不同高校一个改变的机会,让更多的高校能够有机会获得多样性的生源,能够让自身发展有更多机会。

社会应该对“逆向考研”形成正确理解,这是积极的,它意味着学生在选专业时更加理智,也意味着我国各院校的生源结构日趋合理。人们更重视在大学里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是混一个体面的文凭。

问:如何在心仪院校与上岸成功率之间抉择?

王华:名校和稳上岸到底哪一个更重要?我想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认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需求出发,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通过考研来提高我们的学历,还是提高我们的能力,或者是提高我们以后职业发展的平台,解决我们目前职业所面临的瓶颈。第二,要朝目标前进。我们一定要选定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地去提高自己。

第三,从自己的条件出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名校还是稳上岸,我想这个关键是要问自己。

王秀梅:同意王院长的观点,首先看个人的兴趣、特长、性格是否可以支撑自己继续进行学业深造,未来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潜心在某个学科领域的专业方向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其次,评估个人的知识水平、能力和综合素养是否能达到目标院校的要求,能成功上岸,需要详细了解专业课的考试大纲考核重点、往年学长学姐们报考录取的情况,特别要了解今年目标院校的招生计划,接收推免的情况以及明年复试的录取规则和具体要求。

不能一味的追求名校好高骛远。同时,做好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选择学术学位还是专业学位,选择学术学位一般可以申请硕博连读;专硕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未来也会有更多的招生计划增量,但是报录比也大于学硕。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秀梅

辩证看待冷热专业,适合你的专业才是最好的

问:考研人数激增,有的学生可能出于从众心理而考研,想问一下您对此的看法。

王秀梅:我认为是否考研要从自身综合情况出发,搞清楚读研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在往年的初试考试中约有10%的考生弃考,希望大家不要盲目随大流选择考研、选择热门院校、选择热门专业。其次,问问自己是否能够接受失败后调剂,调剂失败后是否有清晰的规划。考研并非唯一的出路,很多院校本科毕业以后也能够在心仪的企事业单位工作,更早的积累实践经验培养职业素养。

问:报名时怎样看待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为了上岸选择不感兴趣的冷门专业是否可取?

王华:“冷”与“热”并非一成不变,专业本身更没有好坏之分。以前的热门专业过几年可能很快就变成冷门专业,而现在的冷门专业可能过几年就变成热门专业。当然,无论专业受欢迎还是不受欢迎,都要多角度分析,只有适合你的专业才是最好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华

王秀梅:为了成功上岸选择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冷门专业是不够明智的,原因有三:首先,“冷门”专业竞争不一定低。“冷门”专业相对于“热门”专业而言,报考人数更少,但同时可能招生人数也少得多,最终的录取率不一定就比热门专业低。此外,如果大家都认为冷门专业好考,扎堆报考,院校则会水涨船高。

其次,无论是选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最终结果就是为了好就业。冷门专业在就业岗位选择上局限性大,特别对口的很少;有的冷门专业对口岗位工作条件比较艰苦。

其三,学业压力大。“冷门专业”之所以冷门,毕业之后找工作难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该专业本身难。实际上“冷门”并不代表要求低,甚至很多时候,这些专业在科研方面更需要有所突破、要求更高。本来就不够热爱、缺少兴趣,再加上学科本身难度高,那研究生期间的学业压力就很大了。所以,建议大家在报考选择专业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实力,切忌盲目跟风。

专硕学硕各有特色,追梦读研任何时候都不晚

问:近日,多所高校官宣延长专硕学制,这对考生报考有什么影响?

王华:对于专硕的学制变化,“喜忧参半”。对学生而言,“喜”的是延长学制带来了找工作的一年缓冲期;“忧”的则是这多出来的一年同样带来了学费与就业的双重压力。对这些高校而言,专硕学制的延长有现实必要性。在延长学制的同时,还应探索与学术硕士不同的培养模式,提高专硕的培养质量。在扩大专硕培养规模的同时,优化研究生培养的实效。

我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近年来在专硕和学硕培养方案上不断改革创新,我们也十分欢迎考生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我们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双一流”大学,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以及各层次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招生权。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走进考点(资料图)

问:近来越来越多已就业的人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相比,有什么区别,非全日制就业是否会受歧视?

王秀梅:我们很高兴的看到有这么多人努力工作的同时还在继续追求知识和能力提升,选择进一步提升学历。

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只是学习形式不同分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根据培养要求分别制定培养方案,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应该会全面考核知识水平和能力,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特别注重他们在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去全面考量,定位不同,应该不会存在相关歧视。不过是否一定要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没有绝


对的答案,关键还是要在自身情况,结合职业规划、报考难度等综合考虑。

不论是想报考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的考生,我们都欢迎大家填报武汉理工大学。武理工同样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双一流”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2021年,研究生毕业就业率达到98.13%,居全国前列,其中到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就业率达到38.47%,到世界500强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率达到60.25%。

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走进考点(资料图)

跨专业考研要综合分析,复习备考掌握节奏

问:不少考生会面临跨专业的选择,该如何把握备考方向?同时复试时是否会受影响?

王秀梅:考研是选本专业还是跨专业,这对于很多考研学子来说是一个难题,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过疑惑或是纠结。是否跨专业考研,考生要对自身情况与所报考专业充分了解。

王华:我们


都知道,只有拥有足够的实力才能获取更多的选择权。复试时,作为考官来讲,可能会对非本专业的学生考上研究生进入复试,产生该考生专业薄弱的印象,这其实是人之常情。

从考生的角度,我们就要去努力扭转这个观点。首先,跨考学生在专业复习时一定要把报考专业核心课程学好学踏实。其次,在初试分数线公布之后,深入了解目标院校的相关教师论文、教材以及行业趋势。在复试时候就向面试官展示,我的梦想是跨专业考研,我为此努力并做了很多专业学习,才能成功的站在你们面前参加复试。最后,跨考学生,也可以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在复试的时候,你也可以适当展示下本专业成绩,以此证明我两个专业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都是很强的。

问:如果已经决定考研了,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比较好?

王秀梅:现在的大学生都越来越有规划,很多同学从大一开始就有非常清晰的目标,早早树立考研的目标,从入学考试就扎扎实实打好数学、英语等课程基础。也有的是在大三下学期才开始集中进行高强度的备考。如果有考研的打算,我建议还是要尽早开始规划。考研基础科目需要从低年级开始积累,只有逐步踏实积累扎实的基础科目知识和能力,才能在集中备考时为专业科目复习分配更充裕的时间。而专业科目的准备除了掌握好本科阶段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还需要尽早对目标院校的专业做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针对考核重点和具体要求做好系统学习和充足准备。

因此,具体的准备时间,我觉得可以划分为低年级和高年级两个阶段,逐步积累并加大强度,直至最后冲刺上岸。考研路漫漫,愿考生们坚定执着,相信所有付出都值得,所有结局都美好,我们在南湖畔马房山下等你们!加油!

转载:名校专家指导考研择校 考生都在奔赴“正向人生”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