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家的孩子本科毕业,找工作还是考研 这4点忠告说在根子上了

gong2022 2022-09-25 10:37:36 0℃



??某名校研究生院院长接受采访。记者问:“你觉得考名校研究生首要条件是什么?”这位院长直接说真话,“智商”。我看了这段采访短视频,不禁击掌叫好。我们常见的回答是这样的:“只要你们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名校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打开。”虽然很励志,但也很“害人”。院长敢于说真话,对于考普通院校研究生,大学生的智商普遍达标,如果要考顶级名校研究生,首先要过智商关,不是说你头悬梁锥刺股就能考上的。

以上这个例子是说,你考研还是就业?你考普通院校还是顶级名校?你舍弃就业机会考研还是放弃考研先就业?你的家庭经济条件很差,你是考研寻找将来更高薪的职业,还是放弃考研先就业养家再说?这些两难选择,不要听励志鸡汤,也不要听那些打鸡血、灌鸡汤,一定要听类似以上这位院长的“真话”。你智商平平,就不要去冲击什么高科技专业研究生,即使考上了,混在这个圈子里,终将是一个平庸之辈。所以,你要不要考研?考什么专业?咱么都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分析,而不是想当然、凭冲动去抉择。

【一】职业对学历的要求。

大多数通用职业,本科生足够用了,未来发展的天花板对学历要求并不高,谁走得更远,关键看能力、耐力、机会、不犯事等等因素。但有些职业,智商天花板很高,需要更扎实的专业学科理论基础、更深厚的专业知识、更深远的科班底蕴。

在中低层次阶段,学历和理论功底的权重并不高,但是越往高层次发展,理论功底和天赋的权重越来越高,对天赋、智商、学历、底蕴都有更高的要求。

简单地说,你是本科生,到了研究深度的时候,你就无法突破你智商和天赋的天花板,比你更牛的人,一点就破了。就比如你学英语,人家有语言天赋,很快就能夸夸其谈,而你一辈子都开不了口。

所以,你要选择什么职业,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就需要匹配什么学历。比如,你将来想从事高端科技研究,那么,你不是博士,连大门都不让敲。你将来想去一线城市名校当教授,你不是博士,甚至不是海外名校的留学博士,连报名应聘的资格都没有。你想去央企、省级部门、金融企业、知名民企以及高薪行业,985/211名校硕


士,已经成为了基本及格线了。你想去这些地方,你不考研是不行的。

【二】通用职业,学历高低对发展空间有没有影响。

我从事这么多年HR,可以肯定地说,对通用职业来说,本科学历足够了。硕士、博士在起薪时比本科高几百元,评职称比本科早几年,其他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

通用职业,开始几年,专业都用不上,就是熟悉岗位职责、熟悉业务流程、熟悉办事潜规则、熟悉人情世故,越往后越是“熟能生巧”。再往后发展,就看个人的造化了。学习能力、不断更新业务能力、善于总结经验、利用规律、修炼情商、积累人脉、人情世故、遇到贵人、抓住机会、持之以恒。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传统行业,在通用职业领域,学历低的反而比学历高的人行稳致远。我原来的企业是能源巨无霸,在中低层职位中,基本上原来的大专生占据了70%,这几年他们退二线后,那些专业院校的本科生占据了70%以上,相反研究生并不占优势。这是因为,一是上司学历不高,不喜欢重用高学历的,二是高学历的眼高手低、心理不平衡,弯不下身段去基层锻炼,三是本科生反正去不了大城市总部,在基层扎实肯干,反而容易走到高位。

【三】高层次职场和高深研究领域,学历的权重很高。

在很高的层级上或很深的研究领域,学历高的人占据优势。为什么?因为门槛就高,博士才够进门资格,本科生就是打杂的,研究生就是辅助的,起点就不一样。另外,知识功底和智商天花板也不一样,遇到高尖精的问题,还要靠大脑好使。

在高层次的企业总部或部、委,驾驭一个大领域,管理一个大队伍,真的需要高超的管理技术和艺术,分析判断、逻辑分析、迅速决策、总结反思、有条不紊、情商练达、做人做事、形象营造,等等,无不需要一颗高速运转的大脑。你脑子不够用,去了也是给别人打杂跑腿的,人家玩得你团团转,都是人精的聚集地啊,只是人家装得大智若愚,个个粘上毛就是猴。

在研究设计教育等领域,大城市的,高薪的,平台很高的单位、研究院、设计院、大学、研究所,基本起步价就是博士了,很高层次的单位要求必须是常青藤的海龟博士,在世界级实验室有成果的优先。请问你的祖坟上冒过青烟吗?你的大脑容量够用吗?千万不要听那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鸡汤文,那是指打铁,可不指科研、高教领域。

【四】家庭经济情况是否允许。

人间何处无芳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千万别被洗脑了,必须考上研究生才能找到好工作,然后不顾自己的智商,不顾自己的就业机会,不顾自己的父母经济条件,非要舍本逐末去考什么名校研究生。

网上报道,有个人为了考名校,从18岁考到52岁,那不是执着,那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艺术。有个人为了考名校研究生,啃老十多年,屡战屡败,总发出豪言壮语,将来一鸣惊人后,给父母买套房子,好好孝敬他们。

可是有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那个人还在含着泪备考,可是,靠捡垃圾供他考学的父母已经去世了。就是没有人点醒他,为什么不先工作,先养活自己,先养活父母,再考试进步呢?为什么不反思你的智商是不是那块料呢?

【五】通用行业的先发优势。

其实,我们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只要拼命考上名校研究生,就一定混得比本科生好?上面已经分析了,研究生只是一块敲门砖,进去之后有两个走向:一条是高学历权重不高的走向,一条是需要高学历高智商的走向。如果你智商高,悟性高,你考入高薪领域,一举翻身,我们赞成。但是,那种概率和比例其实很低。能进入投行、基金、高科技研究院、高薪科技公司拿年薪百万的“天才”毕竟是少数。

如果你能进入一个比较好的行业、一个比较好的公司,本科就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你工作三年,已经领跑了,说不定硕士生毕业后给你当下属呢。有些通用行业,本科生上司带领一大堆硕士,难道不常见吗?现在的时代发展很快,早毕业几年,先发优势很明显,反正都需要在迭代中学习和积累,谁先发是优势的。

【六】对考研大军的认知。

2020年考研人数377万,再创历史新高,几乎占据应届生的半壁江山。为什么?因为应届生每年毕业900多万,再加上职业学院、职业技校、高中毕业的1000多万,劳动力供应结构化矛盾。什么意思?应届生和劳动力都往东部城市和大城市跑,没人愿意去基层一线和偏远地区,大城市的供应远远大于需求,造成岗位需要水涨船高,本来是大专生、本科生足够用的岗位,统统起步价改为研究生了。

当然了,现在的研究生的水分比水蜜桃还大,也就相当于过去二十年前的本科生吧。以前高考录取比例是25%以下,现在已经是50%以上了。以前看见一个博士觉得很稀少,现在满街都感觉是博士。

为什么这么多人考研?主要有三点:第一,考研是在大城市入职大公司或考高层次公务事业编的基础条件。第二,本科生不容易找到好工作,继续考研,期待未来找一个好工作。第三,不敢就业,本科生找不到工作,于是返回去学习吧,学习可以延缓进入社会被毒打的时间。

【最后的建议】

第一,考研不是啃老,是一种远期投资。为了更好地孝顺。刚上分析了,大城市高薪职业,起步价就是研究生学历了,你不考研就很难找到高薪职位。欢迎当年首战成功上岸的人,大三大四准备好了,大四考研成功,无缝衔接研究生学习时代。2021年放弃本科校招就业机会,备考2022年,也就是备考一年,并非啃老行为。相反,这是一笔投资回报很高且长期的投资行为。本科就业月薪5000元,硕士毕业月薪8000元,且静态40年,你已经赢了,孝敬父母可以有更好的条件了。

第二,考研投入情况,要看家庭的承受能力。大四备考2022年研究生统考,大约需要一年时间,离开学校租房时间大约6个月时间,房租一个月1000元,也就6000元;吃饭节约一点,每月1500元,6个月8000元;考试报名费等资料费在1000元内解决;专业辅导书籍和参加培训,估计在2万元之内打住。我觉得在4万元之内都可以包住,如果回家住、回家吃,成本更低;如果不需要辅导培训,也就只剩下生活成本。

当然题主说的是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你本科就业,月薪5000元,三年后涨到月薪8000元,扣掉租房、通勤、生活等刚性成本3000元,每月净收益2000-5000元。如果你上三年研究生,生活成本每月2000元,你每个月“浮亏”5000元-8000元。如果你研究生毕业入职,起薪5000元,你这三年的“浮亏”就变成了“实亏”。总体的预期亏损风险为每年五六万元,一般家庭还能承受。如果家庭条件很差,不建议持续多年“啃老”。

第三,怎么处理就业和考研以及家庭条件的矛盾呢?假设你在本科校招中,拿到了央企、优质国企、大城市名企、省级公务员和事业编等offer了,你即使硕士毕业后也未必能进去。再看你的家庭条件,如果家里不差钱,当然随你的心愿了,愿意就业就就业,还想再当几年学生就考研。如果你的家庭就是农村孩子,父母经济条件不好,你不如先就业再说,未来的赛跑还长着呢?假设你在本科校招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管你的家庭情况如何,你都应该再考研,没有办法,你必须改变命运,那么就要再备考,接受每年“浮亏”五六万的现实,忍受一下,继续冲刺。

第四,如果你要考名校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那么还要综合考虑更多的条件。也许你的目标远大,非985一流名校的研究深不考,将来就业非部委公务员、央企总部、高科技名企、互联网大厂不去,那么,你就要掂量一下你的智商、学习能力和家庭条件了。如果考几年都考不上,浮亏变实亏的概率很大,你折腾几年,连当初的公司都不要你了,因为很多公司接受应届生的年限是2年。

转载:穷人家的孩子本科毕业,找工作还是考研 这4点忠告说在根子上了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相关推荐